著名男高音范競馬走進武傳,武漢傳媒學院師生真有耳福。10月5日,著名歌唱家范競馬來訪我校,在我校圖書館的楚韻·E智閱覽室,男高音歌唱家范競馬攜“國風雅歌傳承人”男中音歌唱家龍瀟雨和女中音歌唱家溫凱雯開展“聽見·看見”為主題的聲樂大師課音樂沙龍活動。

范競馬老師通過講述自身經歷和現場垂范,邀請歌唱家龍瀟雨(青年男中音,宜賓學院青年聲樂教師)和溫凱雯(次女高音,浙江音樂學院附屬音樂學校青年聲樂教師),為大家現場演唱了《大江東去》(鄭雅麗伴奏)《望鄉(xiāng)詞》(滿俊藝伴奏)《我愛這土地》(于瑞欣伴奏)《天之大》(鄭雅麗伴奏)等經典的中國藝術歌曲,令在場師生感受到中國藝術歌曲的唯美精妙,體會到國風雅歌“曲高而不和寡”。

范競馬先生曾因演繹西方經典歌劇而聞名世界,但近年來,他一直致力于國風雅歌的倡導和推廣。在此次活動中,范競馬先生以生動的語言解釋并推廣了美歌唱法及“萬能母音”,并在傳播有關“美歌唱法”的知識和經驗中,完成了一次以中國歷史文化為基礎并與西方音樂藝術融通及對話。

范競馬先生所提出的“美歌唱法”是相對于“美聲唱法” 而言的。美聲唱法中沒有中文,而“美歌唱法” 則是依照標準普通話發(fā)音而建造的發(fā)聲技術和歌唱的聲音。
范競馬先生在講座中分享了自己多年的聲樂學習經歷,他認為“美歌唱法”是用“歌”代替了聲音的概念,意在回歸演唱的初心,每一位聲樂演唱者不僅要有動聽的聲音,更要能領會歌曲背后的意涵,才能唱出真正動人的歌聲。

范競馬先生在詩性的歌唱中把對漢語的演唱審美提升到美學的高度。在服從漢語的語音規(guī)則與特性的前提下,以科學、統(tǒng)一、規(guī)范的聲音技術為支撐,企望超越東西方“詩”與“歌”在審美上的差異和偏見,并進一步推進“中國新聲樂學派”的誕生。
活動現場,范競馬邀請武傳音樂系老師上臺演唱,并給予示范指導。逯曦老師演唱了《蒹葭》(滿俊藝伴奏),王皓老師演唱了《月光依稀》(鄭雅麗伴奏),張雪黛老師演唱了《越人歌》(于瑞欣伴奏)。在互動中,范競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了如何將中國傳統(tǒng)韻律與西方發(fā)聲技巧相結合,從而讓聲音更加符合現代聽眾的審美習慣。得到名師指點的逯曦、張雪黛老師喜不自勝,坦言會慢慢消化范大師融萃中西演唱的技法。



在提問環(huán)節(jié),有人問道:密西西比河于美國的地位,如長江之于中國,而范競馬的專輯《我住長江頭》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永久收藏。巧合的是,范競馬的家鄉(xiāng)和他所在的武漢傳媒學院,也都在長江沿線,讓其談談對于兩個“長江”的緣分以及對故土的感情。而范競馬的回答,也引爆全場。他說:“音樂是跨越文化和語言的橋梁。我相信,打破文化的界限,能夠讓更多中外聽眾愛上對方的音樂?!毖赞o間流露出他對國風雅歌的堅定信念。

在與我校師生交流時,范競馬表達了他對這些年輕音樂人的期許。他表示“你們有無窮的可能性,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書本和教室里,要敢于嘗試,走出舒適區(qū),才能讓更多人聽到你的聲音?!彼膭钋嗄杲處焸兇竽憚?chuàng)新,既要有深厚的傳統(tǒng)文化積淀,又要具備全球化的視野。

近年來,我校音樂系走出校園,進入商演的嘗試,范競馬也表達了高度肯定?!拔覀兾鋫骶褪且囵B(yǎng)音樂觀眾的基礎,讓更多高質量的演出走出象牙塔,吸引觀眾走進劇場?!狈陡傫R認為:“好的歌唱不分什么唱法,好聽的歌唱就是最好的唱法”。在當今全球化時代,如何尋找具有國際性審美尺度的藝術實體和表達方式,做到既可以含蓄而真實地體現中華民族內心深處高貴的文化品位,又能自然地被世界接受認同,是國風雅歌希望達成的良好愿望,也是每一個聲樂專業(yè)的學子應該思考和奮斗的目標。
(文章來源:武漢傳媒學院官方公眾號)